工作体验不如意的原因多种多样,包括上司可怕、过度劳累、能力被低估等。在竞争激烈的亚洲地区,加班已经变成一种常态,许多员工经常在办公室内长时间工作。
那么长时间工作的后果是什么呢?香港政府数据显示,人们平均每周工作75小时,其中92%表示,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面临压力。据调查,18到34岁之间的工作人口中,有95%表示有压力,而在香港的千禧一代中,这个数字甚至更高。在这些人群中,有26%表示,他们面临的压力处于无法控制的水平,全部高于全球压力水平。
不幸的是,员工过度劳累的问题不会仅以压力告终。在先前的一篇文章中,我们已经讨论了过劳死(Karoshi)的问题——Karoshi是一个日语单词,大致意思是“过度劳累或与工作性疲惫造成的死亡”。过劳死问题不仅经常发生在日本,韩国也是如此。本月早些时候CNN报道了一名韩国员工蔡旭鸿(Chae Soo-hong)由于工作过度劳累最终不幸死亡的事件。
亚洲市场正在寻求控制加班和压力的终极办法
在亚洲,工作表现出色是一种强烈的职责文化,员工经常加班完成不断增加的工作量,这种情况并不少见。不过,由于近来加班和过度劳累引发的过劳死事件和悲剧,整个亚洲职场的优先事项也发生了变化。
今年6月,日本立法通过了加班时长限制法案,旨在控制工作总时数。韩国也努力促进更好的工作–生活平衡,进而改进工作标准。韩国法律规定,自2018年7月起,在300名员工以上的企业中,员工每周的工作时间不得超过52小时。
先前亚洲在控制最大工作时数方面一直持松懈态度,但这些新颁布的工作立法标志亚洲朝前迈进了一大步。以往的工作文化要求员工通过加班满足最后期限要求,但如今新立法主要保护员工权益。鉴于新立法对传统观念的冲击,以韩国为例,各大企业有一个宽限期(2018年7月初到年底)可以逐步适应新立法的规定,自2019年1月起正式实施每周工作时数不超过52小时的规定。
亚洲人力资源发展趋势:以健康和福祉为本
最大工作时数限制立法生效后势必对当地就业市场产生影响,促使亚洲地区的职场文化朝更高健康和福祉水平的方向发展,为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优势。韩国劳工部8月宣布,新实施的最大工作时数限制法令创造了43,000个工作岗位,让就业者和失业者均能从中获益。
随着亚洲地区非正式工作模态的兴起,人们希望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,追求整体健康和福祉,许多国家正在更加努力地保护员工福祉。在2019年之际,人力资源专业人士必须考虑相关法律法规,将员工健康和福祉纳入日常工作中。
某些企业已经开始走在引领前列,不断提高对员工福祉的认识,同时加强员工关怀。例如,AIA推行的“活力员工方案”(Vitality)成功吸引了公司内外人士,通过员工健康和福祉计划提供员工敬业度。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员工健康和福祉问题,企业也将不得不加强这方面的建设。
随着整个亚洲地区倡导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,如今人力资源专业人士应超越行政管理、工资单处理等传统界线/职责,通过实施员工关怀和福祉计划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。
连智领域是创新人事外包服务的行业领导者,提供工资外包、签证申请、名义雇主(EOR)、人才招聘等服务!如需了解连智领域如何帮助人事部门提高效率的更多信息,请联系我们。